《傲慢与偏见》读后感:对名作的批判性思考
作者:简·奥斯汀2025年06月22日

因为世人称其为名作,所以带着不纯粹的理由,在没有任何其他预备知识的情况下阅读了它。
确实,不同类型的女性的喜怒哀乐、内心的微妙变化被细致地描绘出来,一旦进入剧情,就能一口气读到最后,这种心理描写真是厉害。虽然只是老生常谈的感想,但毫无疑问,这正是它成为名作的原因所在。
但是,归根结底,只是媒介不同而已,故事的大致内容与现代日本少女漫画没有什么不同。
虽然少女漫画的渊源也受到最早讴歌自由恋爱的那些人所推崇的西方文学的影响,
“有权有钱,对谁都不谄媚的帅哥只对我敞开心扉”
这种女性的愿望是普遍存在的啊——
只是,在美丽故事的背后,却附着着残酷而丑陋的愿望。
故事中虽然像是在警示“偏见不好”,
最初被地位相对不高,不能被称为“维康姆先生”所吸引,结果却是个无用的男人。
而最终有权有势的“达西先生”却是个内心善良的男人,
这样的结局让我不禁看到了女性的傲慢与偏见,就像在说“有钱的男人赛高”,“和没钱的男人结婚是奥基诺多库”。
女性希望“有权有势、有能力的男性内心终究是温柔的”,这与男性梦想“年轻可爱的女孩连内心都干净”没什么两样。
伊丽莎白对达西细心对待地位低下的亲戚感到感激,
虽然考虑到时代背景,但无法平等感谢高贵人物的亲切与非高贵人物的亲切,这种心情就是偏见,与歧视无异。
所有的评价都是相对决定的。也就是说,褒奖一方的感情,与贬低一方的行为没有什么不同。
“傲慢与偏见与愿望”
达西的“傲慢”和伊丽莎白的“偏见”最终都归结于作者的“愿望”。
傲慢的人会变得真诚吗?
有偏见的人会摆脱偏见吗?
答案是否定的。傲慢的人学会了处世之道,假装谦虚,
摆脱偏见之后,迎接他们的又是另一种偏见。
……话虽如此,这终究是为了消除现实的郁闷而虚构的故事,
就算对它挑剔,也只不过是男人对空想的完美男性的嫉妒罢了。